思路客小说网 www.silukebook.com,最快更新琉璃世琉璃塔最新章节!
奉天殿即是所谓俗称的金銮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与文武百官商议朝政即上朝的地方。
明朝的早朝,异常的早,寅时即凌晨三四点,大臣们就要到午门外等候。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大臣们列队,初卯时即凌晨五点左右钟声响起,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各位没有看错,不错,是等在室外。夏天的时候还好,秋冬季节天都还没亮,也是在黑漆漆的午门外站着。而且负责监督的御史很负责,咳嗽,吐痰,甚至步履不稳都会被记录下来;虽不至于立刻受罚,也会处于待处理状态……和寒冷斗勇的同时还要和百官同僚斗智: 不能站错队伍,不能表情有误,该点头的不能漏,该微笑的不能错,该不理睬的看都不能看。所以,当个明朝的官容易嘛?说起来都是泪啊!
尤其在劳模朱元璋的时代,创业伊始励精图治,早朝之外还有午朝和晚朝,规定各部有一百八十五种事情必须面奏皇帝即他本人。不过据考证,明朝上朝最勤勉的皇帝还不是劳模朱元璋,而是三百年后的明朝亡国皇帝崇祯,据说此君每早都是准时在金銮殿上等大臣。所以工作时间真的不等于工作能力……而今天朝九晚五的各位,觉得幸福罢?
十月下旬的江南,清晨颇为寒冷,地上也铺着白霜,西北风吹过,百官特别是文官,都不禁有些瑟缩。
“宣百官进殿!”随着司礼太监的高声宣召,众人依次进入奉天殿。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俯视着众人。这个三十年如一日,从不旷工迟到早退的劳模皇帝,在七十岁的这一年,终于也觉得有些疲倦。
众人刚站好,齐泰第一个越众而出,朗声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兵部昨晚收到六百里加急捷报,征西将军十月初在蜀地绵阳大吉,擒获蜀寇高福兴,俘虏敌军三千人。”
“好!”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笑道:“不愧是长兴侯!区区蜀寇果然手到擒来!”
这里说的长兴侯,名叫耿炳文,是此时硕果仅存的明朝开国大将。父亲耿君用原是朱元璋在濠州即中都起兵时的管军总管,父子两一起追随朱元璋东征西战,立下赫赫战功。耿君用在宜兴战死后,耿炳文承袭父职,率领着父亲的军队继续作战。曾和徐达常遇春一起攻下汴梁,大同等中原众镇。但最有名的还是他多次打败张士诚,在长兴坚守,独抗吴军十年之久,以寡敌众,大小几十次战争战无不胜,因善守而名。大明建国后,以战功被封,就叫做长兴侯。
耿炳文今年已经六十四岁,几个月前蜀地有游寇作乱,老将军主动请战,朱元璋当即封他为征西将军带兵西征,果然一战而捷。
齐泰和百官一起恭贺:“圣上圣明!”
不一会儿,齐泰又奏道:“启奏圣上,鲁地的倭寇猖獗嚣张,昨日山东都指挥使又上奏请援,说是倭寇在青岛沿海一带啸聚,无恶不作,近日更袭击沿路商旅,仅这个月已经有十二起。”百官震惊,一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朱元璋皱眉不语,半天叹了口气:“众卿有何意见?”
黄子澄站出来道:“圣上,倭寇狂妄自大,朝廷当迎头痛击。如今多地百姓不堪其扰,虽多有迁居内地者,留守者也甚众,况我大明疆域难道拱手让于倭贼?”
百官纷纷赞同,都觉得对倭寇应该严打。
朱元璋听着众人的议论,看向武将一列,真是有苦说不出。倭寇骚扰已久,以朱元璋的脾气,岂能愿意让此嘬尔小国打到家里欺负?山东,福建都一再有奏章,夏天时居然还有几个倭寇闹到大宁卫的!朱元璋一忍再忍,对宁王都不吭声,实在是因为此时朝中无将可用。开国时的大将都杀光死光,后起之秀蓝玉也杀掉了。这次蜀寇说是耿炳文自己请战,其实朱元璋是顺水推舟,不然何至于派个六十四岁的老将?要知道,古时候人寿命短,俗语“七十古来稀”,六十四岁已经是远超平均寿命的老龄了。
倭寇闹得凶,早就该打,谁去呢?
这些吵的凶的,都是文官,只会吵,有什么用?领军作战可是非同儿戏。
朱元璋有些苦恼。
这时站出来两个人,齐声说道:“臣愿前往抗击倭寇!”
朱元璋凝神细看,心中琢磨。文官们也停止了议论,看着这二人。
李景隆,开国功臣岐阳王李文忠之子,洪武二十五年袭爵曹国公,今年三十四岁,形貌伟岸,谈吐不凡,神采飞扬。曾任中军都督府参事,常常率兵在应天府之南操练。熟读兵书,没真打过仗。
徐辉祖,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之子,洪武十八年袭爵魏国公,今年三十岁,同样身材高大,面如冠玉,英姿非凡,颇有乃父之风。曾在勋卫署左军都督府做事,数次在北平,山东,河南练兵。也没上过战场。
两个人象平衡不动的天平两端,分量一致。又象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左右对称。如果是你,怎么选?
黄子澄上前一步:“圣上!臣赞成曹国公去,曹国公素谙兵马,家学渊源,定能一举成功。”
齐泰却不赞成:“圣上!臣举荐魏国公去,魏国公弓马娴熟,熟读兵法,将门虎子,倭寇定当闻风而逃。”
朝堂上的百官顿时分成了两派,分别支持李景隆和徐辉祖,各有各的理论依据,争论不休。
朱元璋看了半天,难以决断,侧头问身旁战立的朱允炆:“允炆意下如何?”
朱允炆自齐泰启奏的时候就想说话,可众人议论纷纷,几次想开口都犹豫着没能说上,这时见皇帝问自己,连忙站出来说道:“圣上,孙儿觉得山东虽然鲁王叔不在了,可以让齐王叔统领山东各州驻军抗击;齐王叔有过北征经验,军功赫赫,定可以击退倭寇。”
朱允炆说的齐王,乃是朱元璋的第七个儿子朱榑,达定妃所出,今年三十四岁。洪武十五年就藩青州府,曾率山东徐,邳诸军随燕王几次北征蒙古。而鲁王朱檀则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分藩在兖州府,洪武二十二年已经病薨。
“哦?”朱元璋有些意外,沉吟不语。
朱允炆继续说道:“倭寇以散寇为主,或十几人,或几十人,多时亦不过百人。骚扰袭击百姓商旅,我朝廷如大军推进,寇则退守海上;待我大军稍退,则又上岸继续作恶。大军无法一鼓作气,不如小股军队长期围剿,齐王叔对山东地形地理熟悉,是最合适人选。”
朱元璋赞赏:“不错,言之有理,就让老七去罢。允炆何时研究的倭寇?”
朱允炆有些不好意思,白玉样的面庞上两点飞红:“夏天时看到大宁卫倭寇袭击宁王叔的奏折,孙儿就调查了一下。”
朱元璋问道:“哦?那你觉得倭寇为什么会闹到大宁卫?”
朱允炆迟疑了一下道:“孙儿不知。”后来看到宜宁公主在大宁卫,猜想也许是为了这个朝鲜公主去的,但只是猜想,朱允炆犹豫着没有说。
朱元璋是何等人物,朱允炆的这点迟疑怎么能瞒得过?微一凝神已经明白,当下不动声色,说道:“那就拟旨,让老七任征倭大将军,山东军马咸受节制,就地剿灭倭寇。”
齐泰黄子澄齐声叫:“陛下!”还要再争。
朱元璋摆摆手:“钦此! 不必再议。曹国公魏国公二位卿家忠心可嘉,继续勤操兵马以待大用。”
“尊旨!”李景隆和徐辉祖齐声答应,不由得对视了一眼。
朱允炆又奏道:“圣上!倭寇乃是自岛国日本而来,日本在隋唐时就与我中原有友好往来,圣上何不派使者去日本国,责令日本国王管一管倭寇呢?”
这个问题戳到了朱元璋的痛处,半晌才说道:“你还小,这个事不知道,洪武三年,九年,十一年,朕曾三次派使者去日本,一是为了倭寇之事,二是要求日本国前来朝贡。结果三次都毫无音讯,有一次连使者都没能回来。”
朱元璋是个要面子的皇帝,这话实际说了一半,使者不是没回来,是被日本人砍了脑袋,朱元璋为此震怒,扬言要出兵日本踏平嘬尔小国,后来忙于北征蒙古,也没真出兵,日本距离是不远,但是隔着海洋,出兵则要动用水军,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连当年忽必烈也没有征服啊。
这时齐泰奏道:“圣上!据臣了解,前三次我朝使者去时,日本恰逢内乱,大约无人应对我天朝也是有的。听闻洪武二十五年室町幕府的足利义满将军已经逼降南朝后龟山天皇,统一了日本,也许现在派使臣去昭示足利义满,可以宣化夷邦。”
黄子澄却说道:“陛下海禁已经二十多年,日本国短缺我天朝的商品,北朝也好南朝也罢,早晚会妥协,前来朝拜纳贡。不如等日本来朝再说。”
百官又随二人分为两派,齐齐看向皇帝。
朱元璋叹道:“经三次使臣不归,朕已定日本为‘不征之国’,隔天过海,对我大明不会有多大影响。让齐王把山东这些倭寇先赶出去,来不来朝随他去罢。”
朱允炆心中有些不赞成,但是听祖父已经决定,便不再多言,退在一边。
这时礼部尚书郑谨上前奏道:“朝鲜国快马来奏,感谢圣上保护朝鲜宜宁公主,此次特意送来良马三十匹。公主的陪嫁上次在铁岭被劫失散,重新置办的已于九月三十由知密直司事赵胖押运自汉城出发,拟直接送京师朝拜圣上。乞圣上恩准。”
朱元璋微微颔首,经历了倭寇之事,益发觉得朝鲜的恭谨难得,温言道:“准奏。待赵胖来了,郑卿带他上来。”顿了顿又道:“宜宁公主到了也是,直接领上来。”
礼部尚书郑谨应声答应,百官都不由得看了看朱允炆。
朱允炆不由微微红了脸,面上极力镇静若无其事,心中却五味杂陈。
最初朱元璋册封宜宁的时候,朱允炆是为了与朝鲜的邦交,自己东宫可有可无,完全无所谓的心理。后来听报她在铁岭被劫,不由有些担心,也许不仅仅担心与朝鲜的关系,多少也有点担心她本人吧? 所以才会亲自请求各位叔叔一起找。再后来听说大宁卫关她,就有些同情怜惜。不知不觉中,这个“宜宁公主”已经藏在了脑子里,好奇,期待,关怀,担心,混在一起。
到底,她是自己的未婚妻,是自己除了太孙妃以外的第二个女人,是将来要一起共度余生的伴侣。她此时,还好吗?